黨懷英(1134—1211)字世杰,號竹溪、謚號文獻。金代著名文學家、書法家。祖籍馮翊(今陜西大荔),黨懷英為宋初名將黨進的十一代孫,其父黨純睦為北宋泰安軍錄事參軍,因家奉符(今山東泰安市),遂為奉符人,后死于任上,其母以貧不歸。
人物經歷 黨懷英(1134—1211年),字世杰,號竹溪。金代著名文學家、書法家。祖籍馮翊(今陜西大荔),其父純睦為泰安軍錄事參軍,因家奉符(今山東泰安市),遂為奉符人。
黨懷英,為宋初名將黨進的十一代孫。少年時與大詞人辛棄疾共同師事毫州劉瞻(字巖老),同門讀書(見劉祁《歸潛志》卷八)。金人南下,山東淪陷,辛棄疾率眾起義,歸宋抗金,而黨懷英則留而事金,從此分道揚鑣。在金“應舉不得志,遂脫略世務,放浪山水間,簟瓢屢空,晏如也”(《金史》本傳)。大定十年(1170年)中進士,調莒州軍事判官,累除汝陰縣尹、國史院編修官,應奉翰林文字,官至翰林學士承旨,故世稱“黨承旨”。
個人履歷 黨懷英少年時與大詞人辛棄疾共同師事亳州劉瞻(字巖老),同門讀書(見劉祁《歸潛志》卷八),一時并稱“辛黨”。金人南下,山東淪陷,辛棄疾率眾起義,歸宋抗金,而黨懷英則留而事金,從此分道揚鑣。在金“應舉不得志,遂脫略世務,放浪山水間,簟瓢屢空,晏如也”(《金史》本傳)。大定十年(1170)中進士,調莒州軍事判官,累除汝陰縣尹、國史院編修官,應奉翰林文字,官至翰林學士承旨,故世稱“黨承旨”。大定二十九年(1189),與郝俁參與《遼史》刊修。金章宗明昌元年(1190)升直學士,擔任國子監祭酒。后遷侍講學士、翰林學士等職,深受歷任君主賞識,為當時金朝文壇領袖。章宗承安二年(1197),出任泰寧軍節度使,次年再次召為翰林學士承旨。衛紹王完顏永濟大安三年(1211)逝世。
人物生平 黨懷英工詩善文,“學者宗之”;還精通篆籀,與著名書法家趙氵風齊名,時稱“黨趙”,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文人。其山水詩,景象鮮明生動,語言質樸,因事遣詞,風格樸拙,對金代文學的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。著有《竹溪集》,已佚,僅在《中州集》、《中州樂府》收錄保存了他的部分詩詞。黨懷英在濟南多有活動,曾與辛棄疾屢次在靈巖一帶盤桓,現今靈巖寺中還有他撰文書寫的《靈巖寺碑》。劉伯林(1150~1221) 金元之際濟南歷城人。為人任俠好義,善騎射。金末,任威寧(今河北尚義縣境)防城千戶。金崇慶元年(1212年),蒙古軍圍攻威寧,伯林自知抵擋不住,于是打開城門投降。元太祖鐵木真贊許,入城后問劉伯林在金國為何官,伯林對曰:“都提控!痹婺艘栽撀毷谥,并命其選士卒為一軍,與太傅耶律禿懷共同征討。
元太祖北還,留伯林屯兵駐守天成(今山西天鎮)。屢次挫敗金兵進攻,并攻下西京大同,得賜金虎符,以本職充任西京留守,兼兵馬副元帥。元太祖十年(1215年),同國王木華黎攻破燕京。十二年(1217年),又發動大軍攻下山東諸州。木華黎賞其功,賜名馬20匹,錦衣一襲。仍駐屯威寧。在此期間,采取與民休息政策,他積極鼓勵農業生產,威寧物阜民安,而周圍地區卻一片凋敝。十六年(1221年),以疾卒,累贈太師,封秦國公,謚“忠順”。
文學成就 黨懷英工詩善文,兼工篆籀,“當時稱為第一,學者宗之”(《金史》本傳)。金章宗明昌年間,懷英為一時文壇盟主,其書法與趙沨(今山東東平人)齊名,并稱“黨、趙”。金著名文學家趙秉文謂懷英“文似歐陽(修)公,不為尖新奇險之語;詩似陶(淵明)、謝(靈運),奄有魏晉;篆籀入神,李陽冰之后一人而已!薄肮湃烁饕凰,公獨兼之,可謂全矣”(《閑閑老人滏水文集》卷一一《翰林學士承旨文獻黨公碑》)。趙評雖不無溢美之處,然黨懷英的成就確乎是多方面的,詩、文、書法、史學都取得一定成就,對金代文學的發展曾產生一定影響。 編輯本段榮譽 他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嫻熟的表達技巧,如寫淮南景色“潮吞淮澤小。云抱楚天低”(《奉使行高郵道中二首》其一)寫行舟所見“岸引枯蒲去,天將遠樹來”(同前其二)極力鍛煉而能不見斧鑿之痕。其文平實暢達,不為尖新奇險之語。其書法被稱為獨步金代,頌揚金太祖武功的《大金得勝陀頌碑》,即由其篆額。
著有《竹溪集》,今佚。僅有數首詞因元好問編撰的中州集得以流傳。黨也是著名的書法家,工于隸書,自成一家,號為金朝第一。
詩作軼事 黨竹溪應制,賦《粉紅雙頭牡丹》,曰:“春意應嫌芍藥遲,一枝分秀伴雙蕤。并肩翠袖初酣酒,對鏡紅妝欲斗奇。曉日倚闌同妒艷,東風拾翠兩駢眉。更看散作人間瑞,萬里黃云麥兩岐! 宋真宗朝,石曼卿通守煦山,遣人以泥封桃李核彈之巖石中,其后花開滿山。又嘗攜妓飲山之石室間,鳴弦為冰車鐵馬聲。黨竹溪過煦山,為詩吊曼卿曰:“城頭山色翠玲瓏,尚憶清狂四飲翁。鐵馬冰車斷遺響,桃花石室自春風。生平詩價千鈞重,身后仙游一夢空。相見蓬萊水清淺,芙蓉城闕五云中! 黨竹溪詠茶《青玉案》詞曰:“紅莎綠蒻春風餅,卻趁梅驛來云嶺。紫桂崖空瓊竇冷。佳人卻恨,等閑分破,縹緲雙鸞影。一甌月露心魂醒,更送清歌助清興。痛飲休辭今夕永。與君洗盡,滿襟煩暑;別作高寒境!
個人作品 黨竹溪《感皇恩》詞賦疊羅花曰:“碧玉捻條,藍袍裁葉。明艷黃深軟金疊。道裝仙子,謫墮蕊珠仙闕。為春閑管領,花時節。漢額妝稼,楚腰舞怯。襞積裙余舊宮榻。東君著意,留伴小庭風月。任教鵜鴂喚,群芳歇!秉h懷英工詩善文,兼工篆籀,“當時稱為第一,學者宗之”(《金史》本傳)。金章宗明昌年間,懷英為一時文壇盟主,其書法與趙沨(今山東東平人)齊名,并稱“黨、趙”。金著名文學家趙秉文謂懷英“文似歐陽(修)公,不為尖新奇險之語;詩似陶(淵明)、謝(靈運),奄有魏晉;篆籀入神,李陽冰之后一人而已!薄肮湃烁饕凰,公獨兼之,可謂全矣”(《閑閑老人滏水文集》卷一一《翰林學士承旨文獻黨公碑》)。趙評雖不無溢美之處,然黨懷英的成就確乎是多方面的,詩、文、書法、史學都取得一定成就,對金代文學的發展曾產生一定影響。
黨懷英詩文兼擅,而以詩的藝術成就較高。黨懷英性樂山水,其詩也多抒情寫景之作。如《夜發蔡口》:落霞墜秋水,浮光照舡明。孤程發晚泊,倦楫搖天星。藹藹野煙合,翛翛水風生。遠浦浩渺莽,微波澹彭觥;B有時起,幽蟲亦宵征。懷役嘆獨邁,感物傷旅情。夜久月窺席,慷慨心不平。詩寫旅途見聞,河邊晚照,四野蒼茫,獨行感傷,夜深難寐。景象鮮明、生動,語言質樸、凝煉,因事遣詞,風格樸拙,可見有南朝謝靈運等人的影響,亦有其不尚虛飾的獨特風貌。至如寫淮南景色“潮吞淮澤小,云抱楚天低”(《奉使行高郵道中二首》其一),寫行舟所見“岸引枯蒲去,天將遠樹來”(同前其二)等都表現出深刻而敏銳的觀察力和嫻熟而高超的表現技巧。在今山東境,有《日照道中》一詩:“路轉清溪樹蔚然,解鞍坐愒午陰園。避人鷗鳥驚飛盡,時有游魚弄柳綿!本拔锩鼷,情致閑逸。聯及黨懷英所處的時代,其詩中所表現出的閑適情趣,不無可非議之處,而若聯系黨懷英所處的具體政治環境,似亦不應對古人苛求。作為一個文學家,黨懷英為他的時代作出了應有的貢獻。 黨懷英著有《竹溪集》,已佚。其詩見《中州集》,詞見《中州樂府》。
詩作選摘
【奉使行高郵道中(之一)】
野云來無際,風檣岸轉迷。 潮吞淮澤小,云抱楚天低。 蹚跲船鳴浪,聯翩路牽泥。 林鳥亦驚起,夜半傍人啼。
【漁村詩話圖】 江村清景皆畫本,畫里更傳詩與功。 漁夫自醒還自醉,不知身在畫圖中。
【鷓鴣天】詞作賞析 云步凌波小鳳鉤,年年星漢踏清秋。只緣巧極稀相見,底用人間乞巧樓。 天外事,兩悠悠。不應也作可憐愁。開簾放入窺窗月,且盡新涼睡美休。 作者借誦古老的牛郎織女的傳說,表達了脫俗超凡的廣闊胸懷。云步凌波”是典故。曹植在《洛神賦》中寫道“凌波微步,羅襪生塵”描繪了洛神的輕盈飄逸。作者借洛喻美,一幅美人出行的畫卷令人注目。是仕女游春嗎?否!“年年星漢”寫出她的出行是如和織女一樣,一年一度與心上人在“七夕”相聚!扒迩铩秉c明周圍環境之幽靜,“踏”,踐約的意思。這里,詞人雖未正面描寫織女的美貌,但仍會令讀者意會到女子的絕世豐神,飄飄若仙的身影,對情人的脈脈深情。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傳說在我國流傳極廣,婦孺皆知。 南朝殷蕓《小說》(《月令廣義。七月令》引)中寫道:“天河之東有織女,天帝之子也。年年機杼勞逸,織成云錦天衣,容貌不暇整。帝憐其獨處,許嫁河西牽牛郎,嫁后隨廢織纟任。天帝怒,責令歸河東,但使一年一度相會!痹跐h代已經有了“鳥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”使其夫婦相會的說法(陳元靚《歲時廣記》卷二六引《淮南子》)。周處《風土記》載:“七月七日,其夜灑枉于庭,露施幾筵設酒脯時果。散香粉于筵上,以祈河鼓、織女。言此二星當會,……見者便拜而乞富乞壽,無子乞子!逼咴缕呷赵诠糯灰暈榧槿缫獾娜兆,在這一天祈禱,所有愿望會得到滿足,因此,婦女在夜間向織女乞巧(乞求靈巧),七夕被稱為乞巧日,七月被稱為巧月。富貴人家往往在庭院中搭結彩樓,稱為乞巧樓。詞人在第三、四句中用“只緣”“底用”對世俗之見給予了否定。他認為:織女與牛郎一年一度才得相見,根源是她的“巧極”。
即因為心靈手巧織出了錦鍛才嫁給了牛郎,結婚后‘廢織’才造成分居的痛苦局面。因此,人間的婦女們何必向織女去乞“巧”呢?更沒必要勞民傷財地建樓搭棚乞求了!疤焱馐,兩悠悠,不應也作可憐愁”,抒寫了詞人的感概、是繼“只緣”“底用”之后的進一步表述!坝朴啤笔莻多義詞,在此作“遙遠”解!皟捎朴啤背猩掀┚涞摹叭碎g”連下片的首句中的“天外”詞人明確地指出人間天上悠悠遠隔,織女之巧,人間的必乞;對天外的織女牛郎雙星的“稀相見”更沒必要同情和為他們憂愁。接下來作者直抒胸懷:天上雙星長相思、難相聚,雖凄涼寂寞但天外人間兩悠悠,與我們有什么關系?我們又怎么管得了呢?我且拉開窗簾盡情賞月,享受新秋涼爽睡美之樂吧!伴_簾放入窺窗月”句化用了蘇軾《洞仙歌》中“繡簾開,一點明月窺人”。詞貴創意。詞人“開簾”“放入”均寫出其主動積極,此時情真呼之欲出,平添許多情致。況周頤《蕙風詞話》評價本詞末兩句說:“瀟灑疏俊極矣。尤妙在上句”窺窗“二字。窺窗之月,先已有情。用此二字,便曲折而意多。意之曲折,由字里生出,不同矯揉鉤致,石墮尖纖之失!狈浅V锌。
在寫作上,作者繪景抒情極具匠心。古人形容女子之美常常用螓首蛾眉、齒如編貝等詞語直指容顏。本詞卻僅以“云步”、“鳳鉤”寫織女的步履輕盈,纖足弱小,正是從側面烘托,別具只眼。本詞的另一特點是以景抒情,情景交融。詞人在觀察、體驗和攝取周圍景物時,是以其獨特視角,深懷情感進行的。以景寓情,融情入景,有機結合,渾然一體,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!伴_簾放入窺窗月,且盡新涼睡美休”二句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。
【青玉案】詞作賞析 紅莎綠,春風餅,趁梅驛,來云嶺。紫桂巖空瓊竇冷。佳人卻恨,等閑分破,縹緲雙鸞影。
一甌月露心魂醒,更送清歌助清興。痛飲休辭今夕永。與君洗盡,滿襟煩暑,別作高寒境。
詞中,詠人,詠事的較多,而詠物也多以楊柳荷等嬌美之物入詞。而此詞則為詠某詞,以茶制餅運品嘗為線索,借其形狀、效用,在賞月過程展開聯想,構思巧妙,頓生新意。 上片“紅莎綠?”三句,寫茶餅的包裝轉運!凹t莎”指紅莎紙包茶,“綠”指用香蒲包裹。一紅一綠,香氣誘人,使人饞涎欲滴!俺妹敷A,來云嶺”,寫轉運之艱難,跨越千山萬嶺,風餐露宿,使人知茶來之不易!白瞎稹焙笏木!白瞎稹庇铆偢]巖穴,群仙居食于紫林的神話!暗乳e分破”含有當時的一段茶故,北宋年間茶罕餅珍,尋常難求,偶爾皇家賞賜,也只能中書、樞密院各賜一餅,四人分之(據歐陽修《歸田錄》)。作者由破餅分之又聯想破鏡重圓故事,使“分破”的茶餅,又象征那期望團圓者茗佳人心中的明鏡。珍貴的茶餅,難圓的明鏡,層層重疊,融為一體。
下片寫品茶和感想!耙划T”兩句,寫品茶之效,品后增神益志,心魂清醒,清歌伴唱更顯悠然自得之興!巴达嬓蒉o今夕永!痹谶@夜靜月明,花枝綻露的夜晚還是讓我們開懷暢飲吧,不要讓今宵空度。最后三句寫品茶后的感受。飲茶之趣,不止在避暑,更在于可令人超凡脫俗,直至“高寒”之境。蘇軾有“只恐瓊樓玉宇,高處不勝寒”的詞句,以此來說明飲茶所帶來的樂趣;ㄇ百p月,月下品茶,如此完美地統一起來,令人感嘆茶的妙處。
本詞在選詞時十分注意。紅莎綠?m相映生輝,一趁一來頓顯深意,月露清歌更顯藝境。運筆自如,毫無拈來掂去之感,而詞到意達。故況周頤評曰:“以松秀之筆,達清勁之氣,倚聲家精詣也!绷硗庠~人善于使用雙關聯想,使賞月品茶交匯融一。茶餅分賜予鏡之圓缺相聯,頓感佳人之離怨。飲茶之功效與月之高寒相系,牽出文人詩興詞情。想象力豐富,下筆有力,不愧為詠物詞中的佳作。
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80580.htm